本网讯(记者/郑君波 通讯员/张丽)肖潇老师每次回忆起2018年12月生日的惊喜,都是满满的感动和幸福感。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桌上放着一大束清香的素色玫瑰,小卡片上写着:“生日快乐,感谢有你的每一天!”——产品教研室。
这是一个由刘静、刘昊、肖潇、陈方婧四个专任教师组成,分工合作,高效严谨,却又充满温情和友爱小家庭。
晚上八点半,南八楼,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艺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教研室3D打印工作室依然灯火通明。机器还在“吱呀,吱呀”的敲动着。一段段PLA线材往3D打印机输送,一个个文创产品模型的雏形慢慢显现。刘昊老师擦擦额上的汗珠,露出满意的笑容:“学生设计的作品终于由设计图纸变成了亲手制作出来的实物。”就是在这间常常最后熄灯的工作室,教研室主任刘静、刘昊指导学生完成的外观专利——餐盘(听涛)和外观专利——茶壶(易韵),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学子的作品同台竞争,在2018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实现学校该项成果历史性的突破,也是唯一获得二等奖的高职院校。
同样在这个教研室,师生在2018年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一举获得了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和入围奖。只有4位老师组成的产品艺术设计教研室何以在短短一年间,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外观设计专利10多项,如此高产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秘诀?
艺术学院院长徐火球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专业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研室主任刘静就是产品教研室这列小火车的“车头”。
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基于此,艺术学院各专业改革传统的课程式教育模式,逐步推进以“作品创新创作”为中心环节的项目式教学,精心打造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室、实训室、创新创业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教研室“六室合一”的育人环境。
怎样推进项目化教学?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刘静认为项目化教学的核心是作品的实操制作。她对比学生每年上交的毕业设计作品发现,设计方案都还是挺有创意和想法的,可因为没有专业的实操场所,学生设计图纸都交由淘宝小商贩进行成品的制作以节省费用,最后成型的产品不是视觉欠缺美感,就是人机工程考虑不够,在使用体验上不佳。
产品设计师设计的应该是集审美、实用、商业性于一身,具备综合知识的运用和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的作品。所以,推动产品专业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发学院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迫在眉睫。
2017年,刘静利用假期,前后参加了两次木工课程的学习。为专业工作室筹建做好知识准备。开学后,她带领团队多次拜访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万正兰,请她来为专业教学把脉,并拟定成立万正兰技能大师工作室,让技能大师参与教学,面授技艺,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搭建优质教学平台。
万正兰大师住汉口后湖片区,从黄家湖到后湖,40多公里。刘静和教研室老师们在拟定初步工作室建设方案后,有时候一周要跑两三趟,与万正兰大师进行方案的修改、优化。在学院各方共同努力下,2017年9月,学院成立木雕大师工作室。刘静认为:“有了木雕工作室,同学们可以近距离地与大师接触,由大师面授技艺,能有效地将传统工艺与产品艺术设计完美结合,让学生在提升艺术审美与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感受传统与创新的魅力。”
2017年11月,“张琪(武汉泽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技能名师陶艺工作室”在艺术学院挂牌成立,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利用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在工作室将师生的一项项设计变成了一个个艺术品。2017年12月,3D打印工作室建成,使3D打印不再是纸上谈兵,将设计模型转化为实物,这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和设计的积极性。
三个工作室的相继建成,推动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教研室团队在木雕大师万正兰、技能名师张琪的指导下,和企业外聘老师一起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校、行业、企业三方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带领学生参与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竞赛作品的设计制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年9月到11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几个月期间,产品教研室和三个工作室里每天都是一片繁忙。立意、设计、指导、制作、成品、专利申报,六个环节就像流水线生产一样,教研室每个老师分工又合作。一个项目来了,刘静牵头,把握方向;肖潇、陈方婧做图纸,出方案;刘昊整理资料,出文本,后期成果整合。四个人就是一个完整的“流水生产线”。
“为了学生专利申报工作,刘静和教研室刘昊老师跑专利局、律师事务所,整个流程来来回回不下数十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经常就自掏腰包打的来回。”艺术学院教学副院长李爽为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忘我付出感叹不已。
2017年6月,正是毕业生工作繁忙的收尾之时。肖潇老师和教研室团队一心扑在工作室,做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一天,8个月的女儿突然哭闹不止,还不停呕吐,家人送到医院后确诊:小儿肠套叠。这是一种发病急,严重时会危及宝宝性命的疾病。因错过了最佳治疗的48小时,好在及时送医,只能手术治疗!
对于一个妈妈来说,虽然送医及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但8个月的孩子就要进行手术,肖潇对孩子充满了歉意。
那一年是肖潇老师带毕业指导最难熬的一次。陪孩子在医院手术住院一周,每天微信,QQ直播指导。尽管教研室极力要求她这一周一定把手头的事情放下,等孩子出院再说。她还是义无反顾,并在一周后,孩子一出院就立马上班,马不停蹄地工作。肖潇说:“我们教研室人手少,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不能因为自己家里的事情拖后腿影响毕业生工作。”
2018年新进教师陈方婧,受到这样良好的工作氛围影响,她主动承担大量教学任务,让其他同事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考虑学院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方面的工作。2018-2019-2学期,从周一到周五她几乎每天都是满课,一学期下来,足足上了528课时,这可是学校要求全年的工作量。有时候晚上上完9-10节课,还看到教研室主任刘静和教研室其他老师还在共同研究项目,内心会平添一份感动。
现任重庆市荷马教育培训学校色彩主管朱元清回忆起大学时光,最难忘怀的就是和同学一起在产品教研室老师指导下,在工作室昏天黑地进行产品设计、制作,通过参与项目化教学,将一件件精心设计的效果图,落实到高标准严要求,精心打造出来的设计成品。这样的经历让他们终生难忘。
“专业对我们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不光是做事,还有做人。在工作室感受到产品专业老师们通力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就会将这些细节凝练成产品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坚守,为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划下了清晰的脉络。”现任深圳市上善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徐延欢说。
这是一个对事业有热度,对同事有温度,对专业有深度的团队。
初春的黄家湖畔,乍暖还寒。杨柳的枝叶、小草的芽儿正在努力舒展绽出新绿。产品教研室的师生们也在酝酿另一次出发,企划另一场收成了。
相关链接:http://